1960年生于四川成都,198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居成都。郭伟是中国前卫艺术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多家海内外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代表作品:《蚊子系列》、《飞蛾系列》、《制造系列》等
郭伟是中国前卫艺术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生存状态,以平面化的图式表现出新一代都市人的空虚与渴望所交织出的内心的荒芜和伤害。这样的表达不仅仅代表着郭伟作品个人化风格的建构,也体现出当代艺术对现实的关照和现有意义系统的逃离。
创作早期,郭伟坚持用具像写实手段来呈现少年的形象,他使用了类似舞台灯光的光影处理方式,强调了少年直视观众那种无所顾忌的、率真的目光,让那些充满动感的身体带有一种表演性,从而压缩叙事性,让绘画性及其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挥。郭伟往往用简洁的色块来交待画面关系,形成他写实层面上独有的绘画性语言。
《在制造》中,郭伟放弃了绘画中常规的静态形式,而采用了更具临时性的、不固定的表达“素材”,从而模糊了绘画式与雕塑式的界限。旨在把“对世界的现代的、复杂的理解”的各种矛盾面结合到一起,作品展示时被设置在一种非常规式的布局之中,其中有工作室似的环境,有天然的树木,还有弃置的碎片和废品,营造出一个与艺术家绘画的人物和主题进行“亲密接触”的氛围。
从郭伟的作品之中,我们还看到他对“人”的关注,但他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他在不断的探索,寻求突破。在他最新的作品中以对艺术家很有触动的照片、图像为蓝本,对其进行二次创作。这次的作品与以往相比,他放弃掉了他那娴熟的技法,作品的画面也由之前的清晰明快变得模糊抽象了。他的创作是一种对图像的处理,用策展人冯博一的话来说是“二手图像”,艺术家将那些一目了然,识别性很高的图像进行了二次处理,他是想通过这种对这个世界现在已经成了我们每天都熟视无睹的对象的再处理来进行一种反讽和颠覆,解构了原来图像本身所附带的信息,从而引起我们对视觉惯习的遮蔽性的警惕,从而引起我们对真正的现实是什么的一种思考。
以2009年“抽离”系列为标志,郭伟的作品已经不仅是只关注如何通过对图像的处理,使其在视觉上产生陌生化的效果,相反,涉及的是一些因图像表达而引发的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从2009年的“抽离”到2013年的“故事”,郭伟采用大量的真实图像进行二维的手工转译,他借助素材的真实性,以否定杜撰的方式对魔幻现实的今天进行复述,他曾在形容“抽离”系列时指出:“这批作品一改以前《红色系列》和《蚊子系列》这些模糊的标题。像《席梦思》、《清晨》、《情人》作品,名字非常具体。《席梦思》上是一堆肉,《情人》以成殉葬品等等,报纸、杂志、电视网络铺天盖地将些类信息砸向我这些问题在多数时候都与图像的生产、传播与意义生成有关。”2013年新作,郭伟将这批作品的思路描述为“道听途说的结果”。意思是在这个系列中,他关注的是“图像”和“事实”之间的关系,思考什么是图像的真实?什么是观看的真实?什么是绘画的真实?“事实”本身被在传播途中衍生出了既不同又类似的几个版本,真实并不指向唯一。
推荐阅读
李津 1958年生于天津,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 小时候在芦台姥姥家长大。至今能说一口标准的芦台话。他是中国最杰出的>>>详细阅读
本文标题:郭伟
地址:http://www.pianlei.com/renwu/renwu/p222115.html
标签:
- 无相关信息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总排行